close

 連續採訪過那麼多雲端導師、那麼多外部評審,每個人都提出不同的見解跟方向,對於未來比賽的執行當然幫助頗多,但對我自身來講,有時候也是越聽越迷糊,我們是在走正確的路?還是在走一條我自以為是正確的路?

 

以我自己來說,我覺得努力走在一條不確定的路,會是整個比賽給參賽者最大的考驗,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概念是對的?程式是對的?方向是對的?還是目標族群是對的?每一段過程都充滿了問號,卻沒有任何解答。

   

那天採訪評審Jamie,他說身為一個創業者,永遠沒有「完成」的目標,每一天他都在想還有什麼可以改進,還有哪裡可以挑戰,所以他也不可能知道現在的他是在邁向目標,還是背道而馳。

明天的夢想 

這感覺還真不是普通的糟!(就像童話故事,結局告訴你 – 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不知道是幸福美滿還是外遇爭產的生活 – 這有誰能接受!)當然,我們都生活在現實生活當中,沒有happily ever after也許理所當然,但這樣是要人怎麼有信心繼續努力前進?

 

前幾天恰巧參加了一場演講,演講者是台灣發明家劉大潭先生(手搖腳踏車居然是他發明的!驚!),身為重度殘障的他在台上講的開朗,我在台下聽的迷糊,很難理解一個無法自由行動的人要怎麼確實的了解到大眾的需求,再創造發明?然而劉大潭說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話,幾乎算是給我的當頭棒喝!他說他的創造都發自於關心,而非利益,就因為這些發明是先立基於其他人的需求,所以成功。

 

這個論點其實某部分呼應Jamie上次告訴我,「好的創意要先從觀察身邊的問題開始」,也讓我想起昨天溫文儒雅的王瑋突然邪惡的笑說「創作者必須先eat their own dog food!」--所有的創意、或是提案,關鍵的因素都在於自己是怎麼看待這個議題。

 

聽起來似乎很抽象(沒關係,我也是想了非常久才想通),我想社會上細心觀察問題的人其實不少,但是認真去執行的人卻沒有很多,Jamie以及王瑋在強調其實都是「實際執行」的重要性,只是Jamie強調的是實際執行後,創作者才知道市場(或是群眾)接受或抗拒的理由在哪裡,而王瑋強調的則是,創作者提出的產品,必須被確實執行後,創作者才知道那自己是不是也認為這是一個好產品。

 

什麼是好的產品?什麼是成功能被市場接受的產品?追根究柢就是創作者自身的信念:他必須深信這份產品是能解決某些問題、協助某些族群、達到某些目標的!(而他產製出來的產品也真能達成他的期望),我想這就是劉大潭先生所謂的創造必須發自於關懷,我們必須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對方的需求,才有能力提出一個好的方案 – 倘若觀察到一個問題,看到的只有商機跟利益,創作者永遠都無法體會消費者追尋的解決方案會是什麼模樣。

 

我還是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不是對的,而且根據Jamie的說法,我只要走在這條路上的一天,我就永遠不會知道答案,只是我相信我們的初衷是好的,我相信活動的宗旨跟信念是良善的,我希望這份信念能帶著我們開往好的方向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趨勢科技展翅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